全部分類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中國企業還需做好這幾步
發布日期:2019-10-14
瀏覽次數:837
核心提示:在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國際投資形勢復蘇緩慢的背景下,盡管有一些企業把制造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但也有更多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在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進程中,中國企業應在價值鏈的哪
在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多變,國際投資形勢復蘇緩慢的背景下,盡管有一些企業把制造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但也有更多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
在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進程中,中國企業應在價值鏈的哪個環節開展競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呢?多位企業代表在《論道》欄目中探討了這些問題。
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 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 龐廣廉:在這種價值鏈重構的過程當中,中國企業由于這個成本的增加,有一些企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但是最近我們在浙江,我最近走訪了浙江的40多家企業,好多浙江企業我們去越南、去柬埔寨,去了投資之后,現在兩年之后又回來了,因為中國是在聯合國規定的所有的工業門類當中是最齊全的,基礎設施的配套、工業鏈整個的完整性。
華峰新材料公司董事長 尤飛鋒:從長期的角度來講的話,我們進行一些產業轉移的話,它必須是一些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們產業上稱之為綜合的成本。雖然說中低端的產業它必然會向一些綜合成本較低的地區去進行轉移,但是中高端的一些產業的話,可能還是在靠近資源、靠近一些市場這樣的一個因素的影響下,還會在一些產業本地去進行更深入的一些發展。
龐廣廉:但是我們現在也必須看到一個趨勢,我們整個石化產品的生產重心,的確從西到東來進行轉移,現在中國已經占據了整個世界化工生產的39.4%,接近40%的比例。根據巴斯夫新任的CEO所談到的,我們到2030年,有可能中國化工工業總產值要占據整個世界的半壁江山,到那時候又會發生一個重大的變化。
還有一個就是生產重心,慢慢向原料生產的資源的供給地所集中,你包括這幾年,美國易燃油氣迅速的升起,正如昨天卡杜里(音)先生所談到的,最近幾年在美國的石化行業總投資規模達到2300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包括我們在座的好多中國企業,現在也紛紛的選擇,有可能去到中東去投資,所以現在整個世界市場已經離不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無論是讓外資企業走進中國,還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中外企業互相合作,這才是未來的王者之道。
尤飛鋒:在華峰多年的發展中,也是依靠巴斯夫和科思創在中國的一些技術的引進還有他們在中國的工廠的投入,就給我們在上游資源的原材料的供應上提供了一些非常穩定的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華峰通過多年的發展,也通過自己產品的一些突破,也向我們的巴斯夫和科思創去銷售我們華峰自己的一些產品。所以說大家在整個的產業鏈的一個布局上,是一個非常高度的合作和一個跟產業鏈的上下游的各方都是共同發展,并且共享發展的這么一種狀態。
科思創中國區總裁 雷煥麗:我覺得從科思創或者我本人來說,我們都非常樂見,就是說我們繼續擴大開放。
第二個呢,我說這個開放是思想上的開放,這個思想上的開放就是如何把每一個價值鏈上的這些伙伴做強,我們要盡本土居民或者市民這樣的責任,那責任就是說,我們一些好的做法,我們一些可以借鑒的做法,我們愿意跟價值鏈上的所有伙伴來共同商討。這個又回到我們公司的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對資源的尊重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資源是大家的、是共有的、是地球的,我們不能隨意的去揮霍。
如果我們可以協作起來,大家一塊來把這個東西做好,我覺得就非常非常好。作為跨國公司,我們深耕這個市場,我們把我們自己當做本土的市場的時候,我們事實上有這個責任的。我們也愿意盡這個義務,和我們的合作伙伴,或者是和政府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霍尼韋爾中國董事長 余鋒:因為我們霍尼韋爾自己是一家400億美金銷售的公司,1000多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在全球有很大的業務,這么多的業務我們自己有一些經驗,我們也有不少的教訓,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要在一個市場,要能夠持續發展,一定是要利用自身的優勢,一定要借助本地的合作伙伴的優勢,所以合作共贏是今后長期的方向。
第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創新,不管今后價值鏈發生怎么變化,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創性的技術,要有深度,我們一定堅信,只有深度,這個企業才會有高度。創新是要花錢的,創新需要持久的投入。
所以我的第三個建議,一定要找管理,我們有一些技術十年前,全世界原創發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是0,為什么?不是技術不好,而是價格太高了,成本太高了,我們的成本高于我們中國的客戶能夠接受的價格。那么怎么辦呢?通過管理,把這些技術本地化和本地的供應商合作,把成本大幅度的下降,所以這幾個技術,在中國過去幾年,是三位數增長,所以像管理要效益,提高效益以后,反饋到我們的研發當中,反饋到我們的創新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