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關注快遞垃圾 盼立法推動資源節約包裝集中回收

核心提示:在家中手機一點,快遞、外賣送到門口。線上購物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包裝紙箱、塑料袋、封套、膠帶等快遞垃圾。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院士遞交了《實施最嚴格

在家中手機一點,快遞、外賣送到門口。線上購物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包裝紙箱、塑料袋、封套、膠帶等快遞垃圾。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院士遞交了《實施最嚴格的資源節約法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案。也有其他代表、委員建議,在居民小區門口集中回收包裝紙盒,實現資源綠色回收。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委員建議

實施快遞包裝分類回收


“疫情期間,不打烊的快遞給人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要重視快遞包裝的處置回收問題。”昨日,王焰新院士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


王焰新院士介紹,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就消耗編織袋53億個、塑料袋245億個、封套57億個、包裝箱143億個、膠帶430億米。實行快遞垃圾分類回收,能很好地促進資源節約。


在韓國、日本、瑞士等國家,環保產業鏈條已經非常成熟,值得國內借鑒。王焰新院士表示:“武漢人口很多,地理上屬于全國中心城市,物流業發達,應該成為快遞垃圾回收處置的排頭兵。”


他認為,要減少快遞包裝的浪費和污染,首先要實施最嚴格的資源節約法治,而目前我國缺少完善的資源節約法律體系。快遞行業也需要完善產品回收利用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全民資源節約意識和習慣,而包括快遞紙箱在內的垃圾分類回收,就是很好的手段。


市民支招

請快遞員現場回收包裝


5月25日,記者在武昌中北路世紀彩城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女士簽收快遞后,一邊往回走,一邊將快遞包裹拆開,隨手將外包裝紙箱丟進旁邊的垃圾箱里。


這位女士收到的快遞,是一盒茶葉。她介紹,以前家里老人收快遞時,會把紙箱帶回家,攢起來賣給廢品站。“現在還是疫情期間,我怕把紙箱帶回家不安全。再說也賣不了多少錢,夏天還容易滋生細菌。”她說。


看著小區門口堆成小山的快遞,漢口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希望有一些回收快遞包裝的新嘗試,緩解浪費和污染問題。


劉女士說:“如果居民在小區門口拆開快遞,直接把紙箱留給快遞小哥,整理后帶回快遞站,供有寄件需求的顧客使用,或者攢夠一定的量給有發件需求的商家使用。如果有必要,可以給快遞小哥和顧客一些小小的獎勵,讓他們更有動力。”


申通快遞員小李對此表示:“我們本身業務壓力大,時間效率要求很高,如果為了收集紙箱而耽誤太多時間、精力,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工作業績和收入,不劃算。當然,如果公司給予足夠的獎勵,我們也樂意。”


行業回應

快遞紙箱回收操作不易


事實上,快遞紙箱回收,在國內早有先例。


去年雙十一,菜鳥在全國200個城市投入5000多個綠色回收臺,鼓勵快遞紙箱循環使用,其中武漢設有250多個回收點。市民將不用的紙箱送到菜鳥驛站回收,可在支付寶獲得個人螞蟻森林綠色能量的獎勵。


但據北京媒體報道,盡管圓通、順豐、百世快遞、中通等多家快遞公司設置了回收箱,但效果并未達到預期。一名不愿具名的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快遞小哥回收紙箱的頻點和消費者將紙箱交給快遞小哥的頻點,很難同步。按照之前的設計,消費者收到快遞后,將快遞箱拆開,取出商品,然后將紙箱交給快遞小哥帶回循環使用。可是,消費者很少會按照這個節奏來做,他們大多會把包裹帶回家再拆。而快遞小哥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難花費大量時間等著回收紙箱。


昨日,記者撥打菜鳥物流客服電話,詢問是否有回收業務。客服人員表示,以各菜鳥驛站實際情況為準。記者又探訪了武昌幾家菜鳥驛站。東亭路某小區菜鳥驛站工作人員介紹,以前,該站除了可回收紙箱,還可回收舊衣物等。但是,因業務量太少,回收業務已于年前停止。


中國快遞物流行業高級專家邵鐘林認為,理論上,包裝箱回收是可以推進的,但從快遞公司的組織形式來看,并不適合做紙箱回收的工作。“目前快遞公司做的都是單向物流,各快遞公司的網絡組織也是按照B2C的商業模式來設計的,現在你要讓它完成C2B的模式,不進行網絡組織的改變是很難完成的。”邵鐘林說。

?
[ 資訊頭條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