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先進制造業發展白皮書》:外資巨頭考慮回國設廠中國面臨制造業流出風險

核心提示:在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中國也面臨著人口紅利消失、制造業流出等諸多矛盾和挑戰。5月26日,眾誠智庫在貴陽大數據博覽會上發布的《2018先進制造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

在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中國也面臨著人口紅利消失、制造業流出等諸多矛盾和挑戰。


5月26日,眾誠智庫在貴陽大數據博覽會上發布的《2018先進制造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指出,隨著新一輪產業遷移加快,制造業流出風險加大,成為中國發展先進制造業面臨的挑戰之一。


在此前傳統的制造業轉移過程中,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會不斷遷移至成本低洼地區;但在現代制造業中,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在逐漸回流至制造業強國。


《白皮書》指出,隨著新技術革命發展,全球主要制造業大國均在積極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制高點、尋求經濟新增長點的共同選擇。


“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正進一步彌補人力成本所帶來的劣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制造業開始向傳統工業強國回流,這也是新一輪產業遷移的特點。”眾誠智庫產業研究部總監徐杰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近年來,多家跨國公司裁撤中國工廠,2009年3月,耐克關閉在中國唯一一家鞋類工廠;2012年7月,阿迪達斯宣布將其在中國唯一的直屬工廠關閉;今年4月,韓國三星亦關閉了在中國大陸唯一的網絡設備生產企業——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5月7日,奧林巴斯亦宣布關閉在深圳的相機制造工廠。


在外國制造業企業紛紛離開中國的同時,多家外資制造業巨頭開始考慮回到本國設廠。“中國的智能制造目標是以高端制造業為主,隨著高端制造企業回流,勢必會帶走相關領域先進技術,影響中國制造業發展”,徐杰認為,“只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把握新的發展機會,才能克服制造業流出的影響。”


除了制造業流出的風險外,《白皮書》還指出,全球制造業分化加劇、以生產為核心的產業鏈模式落伍均會對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形成挑戰。


在傳統制造業時代,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統籌、產品生產、宣傳推廣、銷售和售后的產業鏈模式,均以生產為核心;在互聯網時代,制造業正從終端消費者出發,進而圍繞中心節點企業以扁平化的網絡配置模式重塑,從概念提煉,到設計、融資、推廣等環節,不再以產業鏈方式循環進行,而是可以同時推進。


徐杰認為,產業鏈模式變化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應用,更是要求從思維模式上發生轉變。“思維模式不變革,就抓不住‘互聯網+’的戰略機遇,從而影響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徐杰說。


合作 QQ:1710522454

合作熱線:15370097369(朱小姐) 18962517333(寧小姐)


?
[ 資訊頭條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